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2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635篇
大气科学   357篇
地球物理   348篇
地质学   529篇
海洋学   228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74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技术,将预报产品作为自变量,相应的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作为因变量,对2013-2016年冬季浙江省中尺度区域模式预报近地面风速进行订正和评估。所选956站中多数站点风速订正后有所改善,通过定量分析可知浙江西部地区整体改善效果最好,其中效果明显站点占91.7%;中部地区改善效果明显站点占86.5%;东部沿海地区改善效果略差,明显改善的站点占67%。各地级市整体表现均不错,除舟山地区为49.9%外,其他地区风速改善比例均超过50%。选取2017年1月20日浙江东北地区沿海大风过程分析发现订正后的风速与观测风速更为接近,在定海大岛站点(靠里)中表现尤为明显,订正后的结果具有显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2.
利用1980—2015年6—8月我国逐日降水观测数据评估CWRF模式(Climate-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多种参数化方案对我国夏季日降水的模拟能力,并考察累积概率变换偏差订正法(CDFt)的订正效果。通过将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引入到偏差订正模型中,提出针对极端降水的累积概率变换偏差订正法(XCDFt),检验和评估其对极端降水订正的适用性。结果显示:CWRF模式微物理过程选用Morrison-aerosol参数化方案组合对我国降水场的模拟较好,CDFt订正效果良好;XCDFt偏差订正模型能够较好地提取模式建模与验证时期变化信号,订正后相比订正前与观测极端降水的概率分布更为接近;经过XCDFt订正后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20年一遇的极端降水重现水平较模拟值更接近观测值,可为CWRF模式提高极端降水的业务预测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采用ECMWF集合预报降水量资料和中国降水量观测资料,研发了基于最优概率的过程累计降水量分级订正预报(OPPF)技术,并在遵循总体技术思路的基础上设计出三种不同的OPPF计算方案(OPPF1、OPPF2、OPPF3),继而选用2015—2017年汛期(5—9月)中国91次区域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回报试验和预报效果对比评估,结果表明:(1)在中期延伸期预报时效(96~360小时),对强降水和有无降水的预报效果,三种OPPF均明显优于集合平均(EMPF)和控制预报(CTPF);对中等以上或较强以上强度降水的预报效果,OPPF1和OPPF3明显优于CTPF、与EMPF基本接近。(2)三种OPPF相比,OPPF3的预报效果较OPPF1总体略胜一筹,两者均好于OPPF2。(3)预报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地区强降水预报的TS评分明显大于北方地区,且OPPF3预报效果明显优于EMPF;在96~240小时预报时效,东北地区东部OPPF3强降水的预报效果也明显好于EMPF。   相似文献   
94.
利用了重庆市CORS数据,计算了该地区InSAR对流层延迟,分析了重庆地区对流层延迟对InSAR技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The influence of illumination effects on the optimality of the dNBR (differenced Normalized Burn Ratio) was evaluated for the case of the 2007 Peloponnese (Greece) wildfires using a pre/post-fire Landsat TM (Thematic Mapper) image couple. Well-illuminated pixels (south and south-east facing slopes) exhibited more optimal displacements in the bi-spectral feature space than more shaded pixels (north and north-west exposed slopes). Moreover, pixels experiencing a small image-to-image difference in illumination obtained a higher optimality than pixels with a relatively large difference in illumination. To correct for illumination effects, the c-correction method and a modified c-correction technique were applied. The resulting median dNBR optimality of uncorrected, c-corrected and modified c-correction data was respectively 0.58, 0.60 and 0.71 (differences significant for p < 0.001). The original c-correction method improved the optimality of badly illuminated pixels while deteriorating the optimality of well-illuminated pixels. In contrast, the modified c-correction technique improved the optimality of all the pixels while retaining the prime characteristic of topographic correction techniques, i.e. detrending the illumination–reflectance relationship. For a minority of the data, for shaded pixels and/or pixels with a high image-to-image difference in illumination, the original c-correction outperformed the modified c-correction technique. In this study conducted in rugged terrain and with a bi-temporal image acquisition scheme that deviated up to two months from the ideal anniversary date scheme the modified c-correction technique resulted in a more reliable change detection.  相似文献   
96.
环境星CCD数据大气校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S模型和同步气象资料,对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 A的CCD1传感器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和反射率反演。同时对CCD1传感器1~4波段大气校正前后的反射率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大气校正后的1~3波段的地面反射率明显降低,4波段的地面反射率升高;利用同步野外实测地面数据对大气校正后的反射率数据进行了检验,两者结果基本一致;此外,还进行了定量化误差分析,以同步野外实测地面数据作为标准,将大气校正后的反射率数据与之对比,分析了可能带来误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6S大气校正方法能够有效去除HJ-1 A星CCD图像的大气影响,获取地物绝对反射率。  相似文献   
97.
机载激光雷达单机检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凯华  张建霞  左建章 《测绘科学》2010,35(6):62-64,69
针对目前LiDAR的精度标定环节,本文分析了激光雷达的测距原理和影响测距精度的因素后,提出了对测距精度影响较大的激光器二极管电流强度、扫描半角、扫描频率、扫描距离以及灰度值的自身误差检测方法,展示了交通标志的特殊点云图像,并以此组织了完整的检校工作,验证了该检校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检测注意事项,为在测量结果中加入误差校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
统计检验抗差估计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数学家重新从广泛的意义上提出非最小二乘估计问题,并已在抗差估计中取得重要的进展。从1980年起,抗差估计理论开始被引入测量领域,并出现了许多方案。本文依据统计检验,结合IGG1区间划分的部分思想,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定权思路,给出了一个简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将本文提出的方法与经典的IGG1方法进行了比较,对它的抗差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一个经典算例,表明新方法具有准确定位粗差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
唐山震区深反射剖面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研究唐山地区深部地壳构造与唐山大地震孕育及发生的关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石油部物探局的协助下,于1985年1月在唐山震区完成了64km长的深反射剖面野外观测,获得了高分辨率的整个地壳结构的详细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唐山震区内深度500m以上的沉积层十分破碎;结晶基底为前震旦纪地层,埋深2-7km不等,覆盖地层倾斜,且断层发育,其中陡河断裂为正断层,延深至6-7km,推断该断层为1976年唐山发震的重要构造之一。测线上大约21km深处普遍存在一反射层;莫霍面深度在31-32km左右,与该地区折射剖面得到的结果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00.
热流测量中垂向地下水运动干扰的校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表热流测量中垂向地下水干扰的校正方法。并以江西萍乡和福建安溪的二个钻孔为例,说明了热流校正的具体过程。由于地下水对流传热的影响,垂向地下水渗透层内温度和热流随深度均呈指数分布。通过对钻孔测温数据的一维垂向Peclet数分析,可以确定渗透层内传导和对流热流分量以及热流的构成,从而得到未受地下水对流干扰的区域背景热流。这一方法不仅适用于渗透率结构均一的介质,也可用于水平层状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